我國早稻分布的地域很廣,從長江流域到南海之濱都有種植,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及長江流域部分省市。近幾年,我國雜交早稻的種植面積約占當年雜交水稻種植總面積的20%左右。在雜交早稻種植區,廣東、廣西等省區熱量條件好,早稻生長季節長,長江流域雙季稻種植區早稻生長季節較緊。要發展雜交早稻,必須滿足以下幾個基本條件:①早、晚兩季溫光資源豐富,雙季稻生長季總積溫達5300℃左右,這樣使早、晚兩季高產,才能算是充分利用了溫光資源,高產高效潛力得到進一步的發揮;②選用比常規早秈增產的雜交早稻組合,而且搞好早、晚兩季組合搭配;③必須在勞動力充裕的地區開展,力爭不誤農時。
1. 因地制宜, 選好組合
在南方稻區, 尤其是長江流域, 影響雜交早稻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組合的生育期太長, 因為發展雜交早稻的目的是早、晚兩季雜交水稻都能平衡增產,全年豐收。若雜交早稻組合生育期太長,過早播種,遇早春低溫就會造成爛秧、死苗等現象;推遲播種,又會影響晚稻的正常栽插。因此,使用熟期偏遲的組合,難以做到兩季平衡增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要選用早熟、高產、抗性好的優良組合。
選擇雜交早稻組合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在適期播種插秧的前提下,所選用的早稻組合能正常成熟收割(一般要求在7月25日以前),否則,若生育期太長,為了及時栽插晚稻而不得不割青早稻,將會使早稻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得不償失;②后季作物特別是雜交晚稻不至于因為早稻收獲期而影響其播種期或插秧期,一來是因為晚稻播種期推遲,難以保證晚稻在安全齊穗期齊穗,影響其結實率;二來是因為若晚稻插秧期推遲將使秧齡偏長,造成晚稻減產;③選用的組合必須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有一定的抗性等。
通過實踐,各地都摸索出適合本地種植的雜交早稻新組合,如廣西桂南地區溫光資源豐富,選擇遲熟的汕優桂33,桂北地區溫光較差,選早中熟威優64、威優35、威優402、優Ⅰ200、培兩優288等, 湖北等地選用中熟的博優湛19等。此外,還有一些早中熟雜交早稻組合如威優49、威優48-2、威優1126、威優華聯2號等在生產上應用。
2. 精心處理種子, 科學浸種催芽
(1) 種子精選和消毒。雜交種子由于是異交結實,穎殼較薄,且閉合不嚴,細胞組織比較疏松,易受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特別是易吸濕回潮,降低發芽率。為此,浸種催芽前應將種子翻曬1-2天,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既可增強種皮透性, 增進酶的活性, 提高發芽率,又可使種子含水量一致,使其發芽率整齊一致。曬好后的種子用清水選種,以去掉極不飽滿的種子和有黑粉病的種子。
選種時應注意,不要用浮力較大的泥水和鹽水選種,而只要用清水選種,這一點與常規稻選種有所差別。因為雜交稻種子即使是飽滿度不足,仍可用來做種,只要它不喪失發芽率,采用浮力較大的泥水或鹽水選種,容易將有發芽能力的不飽滿種子選走,造成浪費。
雜交稻種子消毒方法與常規早稻種子基本相同,可用0.1%~0.2%的"401"浸種1~2天, 或用稀釋1000倍的50%多菌靈浸種1~2天, 或者用300-500倍強氯精浸種。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預浸10小時左右撈起, 洗干凈, 以免影響發芽。
(2) 催芽 催芽就是控制一定的溫度、水分,使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提早發芽的一種措施。水稻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7℃~38℃, 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氣溫很低的春季, 必須采取一定的保溫方法進行催芽。早稻破胸階段所需的適宜溫度不要超過38℃, 催芽以26℃~28℃保溫催芽較好,這是因為雜交稻種子的耐熱性較差,一定要掌握好溫度。早稻催芽的方法很多,有溫水催芽、蒸氣(溫室)催芽、草囤催芽、溫床催芽和地坑催芽等。催芽的過程一般可劃分為露白前、露白到齊根、齊根到齊芽、齊芽后煉苗等幾個連續的階段。催芽時應掌握好“高溫破胸、適溫催根、保濕催芽和攤涼煉芽”的原則。下面根據各地總結出的早稻浸種催芽的經驗介紹幾種催芽方法。
1) 溫水快速催芽法, 選避風保溫的地方, 鋪一層24~30厘米厚稻草,將事先準備好的水缸放在上面, 向缸內倒入40℃左右的溫水(含強氯精液), 把瀝干的種子放入溫水中, 邊倒邊攪拌, 使之受熱均勻, 并控制水溫在38℃左右, 然后用薄膜封缸口加稻草堆緊保溫。5~6小時后取出種子, 稍瀝水, 用稻草蓋好讓其帶溫露種18~19小時。經第一次露種后,一般有5%~10%的種子開始露白。再用上述方法進行第二次浸種,但浸種水溫應降至35℃~36℃, 浸種時間應縮減為2~3小時, 露種時間延長到21~22小時。經第二次露種后,破胸率可達85%左右。再用上述方法進行第三次浸種,水溫保持32℃~33℃, 浸種1~1.5小時, 露種到齊胸為止。破胸后,用35℃溫水淋洗瀝干, 趁熱上堆, 保溫催芽。這種催芽技術,安全保險,發芽率高。根據湖南益陽農業局的結果,其發芽率可達91.3%和93.5%. 應該注意的是: 盛具、缸、覆蓋稻草都必須清洗,除盡其他谷粒。
2) 多起多落浸種催芽法 用編織袋(農民又稱蛇皮袋)將種子裝好, 放在35℃~36℃的溫水中浸種4小時, 起水后趁熱用薄膜將種子袋包扎好,進行保溫保濕催芽。隔7~8小時,再放到35℃的溫水中浸2~3分鐘, 取出瀝干繼續催芽, 如此反復進行, 直到破胸為止。用這種方法,從浸種到開始破胸,只需18小時, 48~52小時破胸基本結束。根據試驗結果,這種催芽方法平均發芽率可達97.9%,比常規方法有所提高。
3) 鍋內溫水破胸法 把雜交早稻種子浸足48小時, 起水瀝干, 裝入蛇皮袋或布袋。在鍋內放15~20厘米深的水, 燒至75℃~80℃便息火, 然后在離鍋水面3~5厘米處擱上一排小木棍, 上放種子, 種子量以不頂著鍋蓋為宜, 鍋蓋應為拱形,過一段時間,檢查水溫,若溫度下降至10℃~20℃時, 再燒微火使鍋內溫度升至30℃左右,一般這樣處理24小時即可全部破胸。
4) 小地窖催芽法 選擇背風向陽、土質堅實、地勢高燥的地方,挖一深75厘米、直徑85厘米左右的園形地窖, 地窖四周筑小埂,以防雨水流入。在地窖底鋪一層樹枝竹條,枝條上和窖的四周再放一層10~12厘米厚的草(稻草也可加熱處理)。草上再墊草席和曬墊。把浸種48小時的早稻種子先用溫水洗澡后, 再用籮和袋裝好后放入地窖, 籮和袋的周圍和上面用稻草填滿, 地窖口用薄膜蓋好, 壓緊。在氣溫正常的晴天,經8~10小時后窖內溫度升高,此時應進行翻谷, 以后每隔2~3小時翻谷一次。掌握破胸前溫度不超過38℃。經20小時后, 破胸率達90%以上時, 吃一次約30℃的溫水, 并翻拌一次, 減少覆蓋物, 種芽就可催好。
5) 溫室蒸汽催芽法 溫室蒸汽催芽是利用溫室蒸汽控制溫度和水份,以滿足種子發芽時的需要。溫室催芽發芽快,發芽率高、出芽整齊,適宜于大批量或集體催芽。催芽用的溫室,應保溫嚴密,力求升溫快。室內搭架盛放發芽盤或籮筐等。浸好的種子進溫室前3~4小時開始燒火,預熱溫室。種子攤放不宜太厚, 約10~12厘米。應注意, 要嚴格控制室內和種子溫度, 保持在35℃~36℃, 過高容易燒種。種子要定期翻動,當水分不足時,可邊灑水邊翻動,以滿足種子對水分的要求,防止因缺水而導致根長芽短現象的出現。另外,應注意將煤煙等有毒物質引向室外。溫室再度使用時,應用藥劑消毒。
6) 煤灰催芽法 將浸好的種子先用溫水掏種以提高種子溫度, 然后與過篩后除去雜質的煤灰拌勻催芽。煤灰先用開水淋濕至手捏成團,指縫稍有水出為好,趁熱與種谷拌和成堆,外加覆蓋物,每30千克煤灰可伴種50千克。氣溫過低時,可用大茶壺或瓦罐裝上開水,周圍包上稻草,埋在谷堆中央增溫,經約24小時,即可長出根芽, 此時進行翻堆并取出水壺, 以后再翻動1~2次即可。這種催芽方法比較穩妥,操作簡便,容易掌握,是種子量較少時的一種很好的催芽方法。
以上是雜交早稻催芽的幾種方法,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早稻催芽還應提請農戶注意:①要防止谷種“現糖”。從開始催芽到破胸,若溫度過低,氧氣不足.芽谷生活力下降,養分外滲,此時微生物在谷殼上繁殖,芽谷發粘有酒氣,俗稱“現糖”。若出現這種情況,應把種谷放在25℃~30℃的溫水中漂洗干凈, 再重新上堆催芽;②要防止高溫燒芽。谷種破胸前,呼吸作用加強,散熱多,若谷堆升溫大于40℃時, 就會出現高溫燒芽。因此催芽時,要經常翻動或適當攤涼,防止燒芽;③種子催芽以后,要適當煉芽。因為催芽時溫度都在25℃以上, 而早春秧田土溫和氣溫都在10℃~20℃左右, 若把剛催好的芽谷立即播到田里, 幼芽因溫度突降,生長易受阻礙。為了增強幼芽播種后盡快適應外界條件的能力,催芽后應在室內用逐漸降低溫度的辦法進行半天以上的攤芽煉芽。④早稻浸種催芽技術性強,操作不慎易出差錯,建議請有經驗的農戶或技術員作指導,或委托農技站集中浸種催芽,這樣保險、安全,不誤農時。
3. 適期播種, 培育多蘗壯秧
俗話說:“秧好半年禾”。說明秧苗好壞,對水稻整個生長發育及產量有著重要作用。雜交早稻本田基本苗數比常規稻要少,只有通過培育帶蘗壯秧以蘗代苗,以低位大分蘗成大穗來彌補穗數的不足、實現高產。
與直播相比,育秧具有很多好處,它既可以縮短本田生育期,充分利用土地和季節,增加復種指數,解決季節矛盾,又可讓水稻苗期在小面積的秧田生長,便于精細管理,確保質量。通常所說的壯秧,一般具有以下形態特征:①秧苗矮壯,莖基扁蒲,葉身挺立不彎,移栽后返青快,分蘗早,分蘗健壯;②根多發白,發根力強,白根多,無黑根和腐根;③葉色青綠,不濃不淡,無蟲傷及病斑;④生長整齊一致,清秀健壯。
早稻播種期的確定,首先要考慮播種時的氣溫條件。當常年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 根據天氣預報, 在冷尾暖頭搶晴播種, 薄膜保溫育秧可適當提早播種。其次,要考慮移栽期天氣條件是否適宜于秧苗成活。水稻安全移栽的溫度指標為日均溫穩定通過15℃。再次, 三熟制早稻還必須考慮前作的收獲期, 晚稻插秧期等, 否則會影響前后作物的生產。